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查看内容

微信7.0为什么要这么改?张小龙4小时的演讲:讲了微信的原动力

张小龙俨然将今晚的“微信之夜”变成了是一场个人“脱口秀”。

一向深居简出的张小龙每年有2次公开演讲,一次腾讯年会,一次微信公开课Pro,无一例外都会成为互联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其在微信公开课Pro的演讲,一向都被互联网人称为“ 微信下一年的风向标 ”。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张小龙的身影颇为意外得没有出现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的主论坛上,而是出现在“微信之夜”上。

从晚上7:45分左右到11点37分,张小龙叫了2次中场休息,喝了11次水,不停重复着“可能会超时”,“真的会超时”,“超时的空间会很大”,用长达4小时的演讲溯源动力,回应一切。

WechatIMG918.jpeg

张小龙说每年都在犹豫要不要来微信公开课Pro做演讲,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很难把问题讲清楚,但这就像是一个行为艺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突然不做了会很奇怪,“今年准备了很多内容,所以让他们把演讲安排在晚上,晚上对时长要求没有那么高,就算超时了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微信7.0会做出这样的改变?

2018年12月21日晚间,微信正式改版,iOS更新至7.0.0版本。在这次的新版本中,微信修改了开屏动画、界面风格,突出了视频元素以及打通了微信公众号文章和微信“看一看”的连接。“好丑”、“中老年审美”很多用户更新后都表达了后悔情绪。

张小龙说,微信7.0版本发布后,又有5亿人在吐槽,1亿人要教我做产品,还有8亿人看不懂开屏词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这句话有很多理解,可以从很多维度进行理解,但我不希望做出解释,希望让大家有自己的理解。

微信这么多年,启动页一直都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很多人来问我,其实最早是一个人站在月球前面,对这个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这么多年,当你看到启动页面时,都会想这个人在干什么,然后每一年看到这个画面,你的想法都会变。

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10亿人有10亿个不同理解,每个人都能找到打动自己的理解。

微信7.0发布后最大的调整就是UI变白了,变得刺眼了,”“我在新旧版本切换使用2个月后,我就不愿意切换回旧版本了 ,所以我想想用户会喜欢这个版本,只是需要时间来适应。”张小龙表示,大的改版肯定会带来很大的不适应,不能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而不去改变他,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任何改变都有5亿人站出来,所以我们不会投票。只能通过我们的判断去修改。

“时刻视频”开发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发现一个没有记录真实动态的产品。视频动态出来以后,有些人说微信要做视频了,我不这么认为,微信一直都是要做通讯社交平台。未来,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一种既可以轻松的表达自己又没有社交压力的工具。后续我们会一点点做时刻视频版本的升级,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里每个人展现的都是最美好的自己,而在时刻视频,我希望这里展示每个人最真实的一面同样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费太多口舌去解释的,但我说了这么多,说明我们的产品还不够好。

关于“看一看”和“好看”:做阅读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有公众号,我们希望用户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人的本性是不愿意阅读和学习的,朋友圈第一个版本就可以发表其他App生成的文章到朋友圈里。当时的朋友圈,少数的人采集文章分享给其他人看,朋友圈的本意是展示自己生活或展示自己人设的地方,所以朋友圈并不是一个好的推荐文章的地方,更多也是转发文章代表自己的意见,也是展示自己的人设。近几年在朋友圈分享文章的数量越来越少。

在朋友圈之外,我们应该开辟一个阅读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的好看。我们团队在做两个方向的尝试——社交推荐方向,机器推荐方向。我自己这样看待社交推荐这件事:通过社交腿加你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现实里接触信息并不是跑到图书馆或主动搜索,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通过身边的人的推荐。 我们确实很难评判什么是好的内容什么是不好的内容。但社交推荐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有纠错能力的系统,是一个内部平衡系统。

当我想到如何做一个让大众阅读的产品,只有社交才会有这个机会让人人都是阅读,这时做的是社交的延续,人会因为社交阅读,而不是因为学习而阅读。但你很可能推荐一篇强化你的人设的内容,而不是你真正认为的好内容。

“好看”里的内容以文章为聚合。一篇文章有20个好友都看过评论过,大家是可以在里面讨论起来的。

订阅号不是信息流,不是往下划的内容,就是信息流了。

微信为什么不做节日运营?

朋友说“微信是互联网界的一个异类”,我看到这句话,很惊讶也很自豪,自豪是与众不同,是优秀的代名词;惊讶的是,微信的不同,是做产品的底线不同。因为更多的产品不把自己的产品当做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做用户看待。

微信为什么与众不同,并坚持一些无法理解的原则?微信不做节日运营,被认为是微信的克制,但微信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个词,只是在遵循好的产品的原则。不做,是因为破坏了原则,所以不做。

用户每天看到的微信都一样,春节来了,很多app页面都会换了,红的黄的,像番茄炒蛋一样,但微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为什么要这么坚持?我发现对团队和所有用户来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误解,在我看来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

微信为什么没有开机屏?

有一次问一个同事,PC时代,流量最大的页面是哪个,是Google的页面还是哪个页面?实际上是IE浏览器,但微软为什么没有放一个广告?同事回答不出来了,微信的启动页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看着地球,而不放一个广告呢?这是同样的问题。大家是不是看广告更舒服一点,每天都看到广告,突然启动一个产品,看不到广告可能会不习惯。

大家想想,这么多年,花在微信的时间有多少,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比比,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所有人最好的朋友,我们不希望每次跟最好的朋友说话,都要先撕去它脸上的广告。

微信起源于我给pony写的邮件

很多人听过这个故事,我给pony写了一个邮件,要开微信的项目。这个是真实的,但说我去某某寺庙是不真实的。现在回忆起来有些后怕,如果写邮件那天,出去玩,忘了这个事情,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也可能有另外一个团队做了另外一个微信,但就不是现在的微信了。

web时代,我带团队做了一个产品,叫阅读空间,在这个产品里,尝试了特别多的新的想法,的想法,最开始是做阅读、订阅博客看文章,后来也做了一个广播,比微博还早。当时用户量做的并不是很大,当kik出来的时候,觉得这代表一个机会,我刚开始用智能手机,沟通上也不怎么用QQ,所以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工具,让我跟别人沟通聊天。

当时想法特别简单,做一个自己使用沟通的工具,就从QQ邮箱抽了10个人,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微信。

 张小龙认为微信的成功主要在于做对了两件事:一、没有从通讯录或者QQ批量的导入用户,而是让用户手动的去挑选想要邀请什么人;二、在微信用户可以自然增长情况下,才去推广他,因为对用户没有吸引,让用户主动传播的APP是不会成功的。

微信的“初心”和“原动力”

我从来没有讲过初心这个词,但我会用另外一个词代替他,就是原动力。但初心太泛了,很难找到真正的初心。原动力是更深层次的期望能够达成的理想和目标,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想,如果说微信的原动力是什么,我会总结为两点:一:作为一个工具来说,微信做一个最好的、与时俱进的,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工具;二、做为一个平台来说,是一个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的平台。

对于工具,我有一种热爱,热爱到我刚毕业的时候亲自写了Foxmail的代码,然后亲自把它做成一个安装包,这是亲手做的一个工具的感觉。做一个好的工具,让我有痴迷的感觉。

微信最开始也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就很有挑战,也很难做。为什么要做一个那么好的工具,很多人不这么想,这和用户有关,中国有10几亿的用户,大部分用户已经很习惯了糟糕、被强迫的习惯,如果微信有开屏广告,可能大家也已经适应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认为这是正常的,但它不是正常的。

对微信来说,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像一个老朋友一样。

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为什么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大家会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但我们把它说成一个生活方式,大家会记住它,所以直觉告诉我,要把它定义成一个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只把它定义成一个沟通工具,那微信可能不会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

当你沟通扫一扫,摇一摇,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推出附近的人,特别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这个功能放出去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因为会发现旁边的人就像站在你面前,所以对未知的恐惧。

很庆幸当初定义它是一个生活方式,现在它也真的成为了用户的生活方式。

本质上,微信还是一个工具。那怎么解释后面做的公众号、小程序?这就是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我们要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

微信的公众平台第二年就发布了,做这个的时候,开始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做完第一个版本一年多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会取代短信,所以也想到如何补足通知发送的空白。

短信是不可控的,但是,我很清楚,那个不会带来有效的市场,而是会劣币驱逐良币,带来混乱。如果有一个方式,可以让你需要的信息送达给你,这个可以把用户端和服务端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订阅的方式。

 当时还给pony发信息,说这个想法,但pony当时问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这样垃圾信息天然就没有。

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的话,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当时在想,做公众平台要帮助那些人。我们目的是要帮助那些有好的服务的人,更好的触达到它的用户。

我举了很多案例,公众号出来会怎么样。如果一个盲人,只会按摩,他只是一个按摩师。我们通过公众号,会让他的顾客推荐给其他朋友,然后让别人通过公众号知道这个盲人有好的服务。

“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公众号的初衷,而且不是骚扰用户的方式。后面在做小程序、小游戏,也都是这个原动力,我们要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 

我们要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

互联网使命是提高用户效率,而不是争夺用户时长

很多业界的现象,让我看不懂,违反常识。现在很多APP,变成争夺用户时长,因为每个用户的时长是有限的,而互联网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提高效率。

对一个搜索引擎来说,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就是最有用的,而不是提供更多冗余的信息,留住你。我们不可能以增加用户停留时长为目标,以前有个“眼球经济”,当时有个现象,每个文章都要分很多页,每页都有广告。我们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对产品的认知,这和我的理解相违背,不应该把吃喝拉撒的时间都用在互联网上。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理念我们一直没有变过。

微信在想一些能力,比如要发微信,突然脑子短路,想不起是谁,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根据相关好友的方法,提醒你他是谁,对于这样的能力,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很多公司都做了小程序,有的代码接口跟我们也一样,但我们不觉得会有威胁,因为主要是看他们做小程序原动力。如果我们自己垄断了小程序几个头部的流量,可能会获得短期获利,但整个生态就没了。所以即便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守平台规则。

前不久,确实有国内第二大游戏公司的负责人来找我聊,怕他们做得太好了,然后腾讯也做了,他们就被灭掉了。我说你这样想就多余了。要澄清一点,对于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家觉得是有倾斜的,这一点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对所有公司都一视同仁。

关于小程序、小游戏

第一年披露小程序的时候,跟团队讨论的是,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而关于小游戏,现在大部分游戏还是抄来抄去,那么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公司并没有提出这个需求,微信也没有营收压力,那做小游戏到底是为什么?

我在内部曾做过一个分享,小游戏是关于创意的平台,我们理解的小游戏,和外界对小游戏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外界理解,是把市面上的游戏套用小程序的壳,就成为小游戏了,但这并不是小游戏。

所谓创意的平台,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能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所以我跟团队强调一点,后面不希望看到的是收入又上涨了多少,而是希望看到,我们的游戏有多少是有创意的,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游戏是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

小游戏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和我们不一致,外界的理解就是把APP搬过来,我们自己的理解是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我不希望看我们收入上涨了多少,我们有多少游戏是有创意的,有多少是从未做过游戏的人做的游戏。

我们的平台才真正有价值,玩一个小程序才是正经事。

关于公众号

公众号其实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公众号红利ye 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

公众号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获得流量口获得了很多粉丝。经过几年下来后,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了。我们自己也在盘点公众号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做过一次改版,从数据看,并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差。

对于改版,只是帮助用户阅读效率更高,本质问题是这些内容对他有没有吸引力。我们做内容的吸引力上是需要强化的,好的内容才是根本。平台的责任在于用一种机制使更多的人产生更多优质的内容。

首次谈论社交的理解

 微信的本质是社交,那么,社交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社交的起源是什么?人习惯挑选一些夸张的东西来吸引关注,就像现在的朋友圈,人们会挑一些最好看的照片发出去,

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但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我问的是: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就是给自己强加一个人设,然后推给别人。比如发的朋友圈,每个背后其实都代表着你希望让别人认识的你。

 朋友圈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你发一个旅游的照片,发了好几次,别人会认为你一年到头都在旅游,发加班的照片,会觉得一直在加班。所以,人设推广,虽然有作用,但有时会过头。

所以,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不好的状态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们没有一个工具,记录真实的状态。

我们做了一个时刻视频,后来很多人把它叫做“即刻视频”,就改成“视频动态”。微信团队起名字,都是通俗易懂的,比如扫一扫、看一看,但这个视频的名字,费了很多劲,因为它很难描述。

大家最近都在讨论“逃离朋友圈”,我来公布一个数据,朋友圈发布六七年,这些年它有个数据一直在增长,就是每天进去的人数,现在每天有7.5亿人会进去。一个人可能一天都没有出门,但这已经不妨碍他进行社交,即便他不发朋友圈,也会看朋友圈。

 朋友圈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所,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广场,你每天会从一个广场走过。朋友圈现在一直都是可见共同好友的评论,这个提供的是一个比单聊更有高效的沟通体验。每天半小时,就完成了当天的社交。

但朋友圈也有问题,就是它是一个广场,你在里面说的一句话,点的一个赞,广场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最初每天会发十几个照片,现在几个月才发一条朋友圈。

很多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他会觉得压力小了一点,但可能很多朋友跟他反目了。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功能,因为“设置”里的开关,用的人一般很少,但“三天可见”是微信里用的最多的开关。

这说明它存在巨大的需求,对产品来说,它也是合理的。如果我们重新来做一遍朋友圈,我们会避免很多失误,如果再做,我会这样做,有朋友圈,也有私密相册,我发的朋友圈,都保存到私密相册,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独立的东西,只不过当初把相册和朋友圈做成了一个东西。

微信的未来

微信通过8年的时间,到了10亿用户这个关口,我们一直不觉得用户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用户增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上线八年,用户达到10亿,微信该怎样面对下一个八年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来源于竞争对手,而来源于用户,来源于自身能否不断优化不断突破。

微信团队最大的不同,在于经常思考,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能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能的价值。这这是微信团队从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瞄准KPI去工作,但是不影响团队越做越好的原因。

内部有同事说我很独裁,我就是很独裁。我认为一个产品是具有高度一致的内在灵魂的,需要团队具有共同认可的认知,产品才能拥有灵魂与人格。感谢团队。

那么,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角度讲,个人的用户角度,虽然是个工具想做用户的朋友。从平台角度讲,提供一下充分活跃、竞争的市场。

最后,张小龙用“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结束了他4个小时的演讲。(完)

文章转载于网络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爱微通是长沙爱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移动端微信营销平台,是湖南长沙一家软件及微信开发服务商。专注于为国内中小企业和品牌公司提供软件定制开发、微信二次开发、ios及android定制开发、O2O平台开发等一系列互联网高端服务,是移动互联网一只新锐部队。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 解决建站问题
咨询热线

15388065370
0731-82186730

周一至周六9:00-18:00

售后服务 / 投诉处理

Copyright © 2024 长沙爱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湘ICP备18002200号    |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122号

长沙爱微通法律顾问:李律师